中泰农业网 >> 木藜芦属

现代养殖模式的探路者1披针贯众

2022-11-24

现代养殖模式的探路者

——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刘兴国及其团队

图为刘兴国在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做报告。

图为刘兴国与同事在野外调查。

图为刘兴国在黄河滩区开展规划调研。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渔业生态工程学涵盖生物、生态、环境、工程等多个领域,是系统学科,代表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我国渔业生态工程发展起步较晚,直到2005年才有科技人员正式跟进。是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刘兴国和团队结合国内池塘养殖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建立生态工程化池塘养殖模式的新思路。如今,经过10多年的努力,刘兴国团队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池塘生态工程化养殖技术体系,有效促进我国传统池塘养殖生产模式的转变,有力推动了我国渔业产业转型升级。

顺应发展需要筹建新部门

刘兴国在大学学的是淡水渔业专业,毕业后在黄河滩区从事水产养殖工作。调到渔机所后,他一直进行设施化养殖技术研究,经常追踪国际养殖科技前沿动态,逐渐迷上了渔业生态工程学。在了解渔业生态工程学基本内涵、研究对象和作用功效后,刘兴国结合工作实际,对养殖现状产生了新思考。

在刘兴国积极建议下,渔机所于2010年成立了生态工程研究室,刘兴国被任命为首任研究室主任。研究室组建初期,面对专业人员配置不足、招收所需高素质毕业生难、在研科研项目少、争取大项目难、没有专业实验场所和研究平台等难题,刘兴国及其团队只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寻求解决办法。

2010年冬天,正在海南出差的刘兴国,接到北京农业局紧急洽谈项目的电话。由于时间紧,他顾不上添加衣服,穿着夏装直飞首都机场。接机的农业局同志看到时,被刘兴国专注科研的精神所感动,当即把自己的羽绒服披在刘兴国身上。正是靠这种执着和拼搏精神,刘兴国及其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如今生态工程研究室已拥有渔业生态、资源与环境、机械化工程、信息化工程等科研人员20余人,建设有池塘生态工程功能实验室、池塘生态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化实验室、养殖机械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兴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科技项目,成为国内渔业生态工程领域的主要科研力量。

解决转型难题攻克关键技术

2005年,上海市委托渔机所提出池塘标准化建设方案。当时全国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为做好标准化建设方案,刘兴国及其团队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针对全国池塘养殖存在生产方式粗放、环境恶化、设施简陋、坍塌淤积严重、养殖耗水量大、污染排放重、养殖病害多、生产效益低等问题,提出了从18个方面开展池塘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的框架,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制定上海市池塘改造地方标准的基础。2011年经农业部水产技术标准委员会立项批准,刘兴国主持制订了国内首个《淡水养殖池塘设施要求》行业标准,以及《淡水养殖池塘生态修复技术手册》,为全国池塘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渔业生态工程学研究,池塘标准化建设是基础,为了建立适合池塘养殖的高效生态化水处理设施,刘兴国和团队成员在上海松江池塘试验基地,开展了复合人工湿地、生态沟塘、生物浮床等设施系统研究。研究期间,刘兴国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指导身边的科研人员。无论酷暑严寒,每当需要下池塘获取数据,他都会带头下水。他的敬业精神激励了团队成员,带动了团队士气。为保障系统试验运行稳定,他和团队成员经常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每隔4小时~6小时要进行一次水质采样。通过几年的试验,他们将适合池塘养殖水处理的生态化设施构建参数应用于设计中,大大提高了生态化设施的净化效率和构建成本;建立的池塘生态养殖模式,也成为我国池塘养殖节水减排的主要模式。

机械化、信息化是现代渔业的重要标志。刘兴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机械、信息两个学科的研究上。为了提高养殖生产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在申请“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时,刘兴国和团队申请承担水产养殖远程管理系统项目研究。水产养殖远程管理系统项目包含移动监测数据实时传输与分析、养殖气象与水质信息获取、综合处理与远程管理系统等技术研究。研究之初,遇到了探头如何设置定位能全面反映池塘养殖动态情况的问题,为选择最佳定位,那年夏天,他们吃住在养殖场近一个月,每天头顶炽热的阳光,身受水面辐射的热量,在池塘边无数次移动、调整探头位置,获取数据。通过对数百次数据的比较分析,他们最终确定了适宜的定位方式。每天研究结束。才发现身上早已如如蒸桑拿般地大汗淋漓。技术研究发生在在池塘边、实验室里,都经过了反复数十次数百次的实验、比对和验证,才会出现有用的数据和结果。每当研究取得了进展,刘兴国觉得经历的寒冬刺骨、盛夏蒸烤的辛苦也烟消云散了。

水产养殖远程管理系统最终获得成功,具有远程数据记录、预警报警、智能增氧、精准投喂等功能,实现了池塘养殖自动化的目标,引领了我国渔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这几年,他们还先后研制出了“机械捕捞装置”、“仓储式投饲系统”、“太阳能水质改良机”、“太阳能移动增氧机”等系统新设备,建立起完整的池塘生态工程化技术体系,为我国养殖生产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做出自己的努力。2014年《科学美国人》杂志记者专程来所采访,了解“太阳能水质改良机”功能和使用情况后,该杂志撰文给予“一台小机器解决池塘养殖大问题”的评价,这项技术引起了美国、台湾等科研机构的关注。

力促科技转化为渔民送技术

攻关的目的是将新技术送到渔民手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2006年,上海市安排专项资金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示范场建设工程,刘兴国和团队成员承担设计改造方案、实施工程技术指导的任务。工程完成后,养殖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养殖效益明显提升,得到政府、社会、企业一致好评。随着上海市池塘标准化建设的成功,池塘标准化建设向全国展开。刘兴国以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技术支撑、提高服务质量为己任,走近渔民、服务渔民。2009年,刘兴国在河南省黄河滩区调查发现:许多渔民由于不懂滩区鱼池构建的方法,在河滩挖池养鱼,鱼池建设质量很差,养殖效果不好。为帮助渔民解决问题,刘兴国深入养殖户宣传和推介新的生态养殖理念,因为对技术陌生和需要一定数量资金投入,养殖户大都不愿意承担风险。面对重重阻力,刘兴国多方联系协调,终于找到一家愿意担负示范任务的养殖户。他无偿帮助规划设计、精心进行技术指导,最终建成了一个具有生态休闲与养殖结合3000亩规模的养殖场,运行生产收获了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吸引了许多养殖户争相学习,生态工程养殖模式最终被渔民接受了。新技术不仅带给渔民致富的方法,也带动了当地渔业的发展。2014年12月,河南省农业厅向刘兴国赠送了一面“渔民的贴心人”的锦旗,褒奖他为河南黄河滩区渔业作出的贡献。

为了推动现代生态渔业发展,近几年,刘兴国及其团队在上海、宁夏、新疆等地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鱼—稻种养结合模式”等,实现了稻田净化处理与集水回用;在河南、内蒙、甘肃等地的黄河滩区推广复合种养模式。这些先进的池塘养殖模式综合效益均提高20%,污染减排50%。他们研制的“太阳能水质改良机”在广东、云南、宁夏等十余省区应用,降低养殖饲料系数24%,每台设备每年可节约电能2400千瓦;水产养殖远程管理系统已在内蒙、天津、江苏、浙江等多地推广使用,节省劳动力50%、节能30%。目前,已在全国20多个省区规划建设了养殖池塘50余万亩、辐射了500余万亩,新增产值超过100亿元。

通过这些年的技术研究和攻关,刘兴国及其团队获得了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为中国渔业生态工程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刘兴国说,渔业生态工程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前进的道路遍布荆棘,意味着要做出更艰辛的努力,我将带领我的团队继续探索,为建立现代养殖模式不断攀登更高的山峰。

责任编辑:高晓川

渭南泌尿科哪家好

甘肃看不孕症医院

广州习惯性流产能做试管婴儿吗

重庆无痛人流手术

乌鲁木齐看包皮去哪家医院

友情链接